我的反省
張海月
2017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發生了很多事,也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回顧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有幸運也有磕碰,但最重要的是,有成長。加入投資部、投身金融行業,就是讓我覺得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它讓我有機會了解各行各業,學習不同產業鏈從上游、中游到下游的盈利模式,雖然過程中伴隨著枯燥和乏味,但好奇心驅使我向前,探索未知給我快感。
如果說投資是項鏈,那么投資理念就是線,對公司和行業的具體知識就是珠子。只有珠子沒有線的人是行業專家,不是行業投資專家。只有線沒有珠子的人是投資學家,不是投資高手。對投資經理和研究員來說,線和珠子一樣重要,投資理念和基本面知識需要串在一起,缺一不可。作為研究員,不斷積累行業和公司知識是理論基礎,而投資策略和體系則是將這些理論運用于市場中去實踐的工具。我在這兩個方面都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反省。
一、知識積累的還遠遠不夠。從行業到細分行業再到個股,基本面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市盈率是多少,利潤增速是多少,它更多地來源于你對整個行業的認知,行業發展處于哪個階段,所研究的個股在產業鏈處于哪個位置,在細分行業有怎樣的地位,對新項目的布局及進展如何等等。大到行業的發展空間和競爭格局,小到公司財務報表上每一季度的預收款項數據,每一樣都需要你去查閱、去分析、去理解。因為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你用來判斷一個公司好不好、有沒有成長空間的關鍵。
二、在投資策略方面,前瞻性不夠。即使你成功地判斷出一個公司確定性的盈利空間了,股價什么時候上漲又是另外一回事,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明年。這不僅需要你把握行業的周期輪動,也需要你根據市場風格偏好切換行業配置。這很難,尤其是在2012年中國經濟陷入窄幅震蕩以后,原本與產業鏈景氣傳導一致的行業輪動順序被推翻。但是當你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你對行業的結構性改善、公司的持續盈利以及市場的風格轉換等拐點是有一定敏感性的。雖然自上而下層層傳遞的環節和影響股市波動的因素太多,你的判斷難免會有漏洞和錯誤,但正如邊總所說“研究越深越反動”。市場永遠都是你最好的老師,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從它的反饋中得到驗證,并不斷反思總結,積累經驗。
以上是我的年度反省,希望我今后有興趣學習的同時,也能有耐心經歷市場的磨練和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