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沈振捷
自從3月12日入職中財生生資本以來已經三個月有余,在這三個月多里我從一個剛入職新人慢慢融入投資部整個團隊,感受到了“正、勤、苦、勇、嚴”五字訣為主要內容的中財企業文化。在工作上,我還有很多細節上不到位的地方,將來會慢慢完善。
投資難起來難于上青天,容易起來只需一個決定就成。二級市場投資更是殘酷的,一旦停止思考就會被市場無情淘汰,每天收盤時刻就猶如審判的大錘敲下,判斷的對與錯,行動的對與錯都以盈利或者虧損的形式體現在當日的賬戶上。可能中長期判斷是對的,但是很多時候短期還是需要承受一些虧損,市場是無情的,想要在這個市場上賺取超額收益,唯有不斷思考。
一、關于“判斷力的反省”
二級市場對人有非常大的吸引魔力,同時給予投資人更多的卻是磨礪。今年上半年市場的表現非常疲軟,各種國際事件和國內事件對市場形成了很大的壓制。對于我這樣非常看中政策和策略的人來說,今年的市場又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認識到做投資還是需要更多果斷的判斷,當市場并沒有向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行時,需要及時思考,做出合理果斷的判斷;該放手的需要放手,該堅持的堅持,果斷決策才是最重要的。年初習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第八條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個人分析后認為,利好整個環保板塊,3月兩會上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實行。想要獲得超額收益,還是需要市場的認可,可是市場今年偏偏對環保并不認可。環保板塊上半年跌幅非常大,東方園林這樣的優質公司發行債券失敗,大幅引發了市場對債務違約的擔憂。雖然我認為環保行業中會出現千億級的大公司,但是市場在今年并沒這么想,再加上國內的去杠桿,國外貿易戰,想要走出行情確實很有難度。
二、關于“策略的反省”
今年上半年的股市雖然表現不佳,但是醫藥和消費板塊表現可圈可點;在策略上抓住了這兩個板塊的時機是慢了一拍的,行動上繼續慢一拍,合起來慢了兩拍,最終得到的利潤也就所剩無幾。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一種邏輯,到底怎么判斷當前經濟所在的位置?在我學到的知識中,都告訴我股市是反映經濟周期位置的最好的工具,可是中國偏偏又是一個到處有著中國特色的國家。房地產的火熱和A股無人問津很好的反映了中國特色。去杠桿,去了私企,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卻唯獨沒有去房地產的杠杠。官媒也是一直說中國經濟好,蓬勃發展。可是去杠桿大背景下,A股卻是走出了美股在蕭條階段的板塊輪動法則,消費和醫藥走勢強勁了兩年了,TMT行業則是一直下跌。所以并非我所學的知識無用,是我并沒有及時判斷出中國經濟周期的位置,從而策略的使用周期上也就不可能非常準確。其實股市確實能反映經濟周期,只是中國的環境導致了一些好的企業都去香港,美國上市,現在監管開始明白了,加快了新經濟企業的上市節奏,長期而言對股市是非常有利的。
三、關于“損失厭惡的反省”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更加令人難以接受,并且損失帶來的負效應是同樣收益帶來正效應的兩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卡尼曼與其合作者沃特斯基提出并論證了這一經典的行為金融學理論,這一理論不僅深刻影響了金融從業者,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斷被驗證。在二級市場中,“損失厭惡”心理影響了我的投資決策,即使我知道不應該有這樣的心理。在貿易戰開始前夕,我還是一如既往的賣出了盈利的股票,留下了稍有虧損的股票。我也分析了個股的基本面和政策面,最終認為這些個股都是優質的。可是行動上還是盈利股落袋為安,卻拿著虧損的股票準備回本;總之自己還不夠客觀,為什么不是賣掉一半盈利的和一半虧損的股票來降低倉位?而是賣了盈利的,留下了虧損的。
以此反省,時刻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