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玉
2019年的行情并不差,自己的操盤業績并不理想,公司的制度不能成為自己操作不好的借口。不能賺錢,根本原因是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太膚淺。
反省一:對宏觀的關注太少
過去一年,特別是上半年,對宏觀沒有關注,更談不上理解。實際上,宏觀政策是行情階段方向的重要指引,是影響大盤走向的核心因素。中央高層對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每一次定調、變動,都會給市場帶來新的預期,或好、或壞。過去的狀態是不重視宏觀,更談不上跟蹤、研究了,所以對行情沒有理解,對一波行情的持續性和關鍵時間節點也沒有概念。操作的時候,每天沉浸在漲停板里,坐井觀天。即使好機會來了,因為對行情理解的不夠,自然就沒有信心,然后操作層面上要么倉位太少,要么即使買到龍頭也難拿的住。
對宏觀的研究,就是大海航行中的羅盤,把握住大方向,才談得上大格局,才可能會出現有格局的操作。2019年的下半年加強了宏觀的學習,但是還遠遠不夠,2020年,這是重中之重。
反省二:對產業的邏輯研究太少
都說A股正在去散戶化,換句話來說就是A股的炒作越來越注重產業邏輯,機構買股票最看重的就是產業邏輯。過去對產業邏輯研究的太少,券商研究報告看的太少。2019年這種明牌的5G新基建年,竟然還后知后覺。年初東方通信打出10倍空間,靠的是市場對5G產業背后超級的想象力,有對產業邏輯的認識,才有對行情的理解,才有對牛股的信心。
其實很多產業邏輯都是明牌,但是知道與不知道,理解與不理解,直接關系到后面操作的信心問題。如果都沒有理解,何來的信心?買點的時候不敢重倉買,買入之后也沒有持有的信心,都是對產業邏輯不理解,或理解的太淺的原因。2020年,這是重中之重。
反省三:對技術層面的弱化
過去學了五六年的技術分析,自認為纏論也學了七八分,但是進入超短領域之后,就把技術徹底也拋棄了。一個牛股的誕生,除了宏觀的大背景、產業邏輯的支撐,也更需要技術性的買點指導操作。反觀2019年的5G行情,都是明牌的邏輯,這個時候技術分析恰恰是有用武之地的,一波大的調整往往給有硬核邏輯的標的帶來極佳的建倉時機。
2020年,明牌的產業邏輯依然不少,中線的策略必須依據技術性買點介入,用產業邏輯凝聚成持倉的信念,這是中線的策略。技術研究不可偏廢。
大局觀來自何處,格局來自何處?來自對市場的認知與理解程度。宏觀經濟、產業邏輯、技術指標、情緒周期共同構成對市場的理解。沒有理解,如何拿住人民網、美錦能源、順灝股份、浙江龍盛、東方通這種非連板的牛股;即使東方通信、金力永磁、九鼎新材、寶鼎科技等等這種連板股,沒有理解力也是拿不住的。
賺不到錢,一定是自己的認知太膚淺,過去的自己確實有點“傻”,2020年要加強學習,讓自己變得“聰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