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反省
張暐珺
小鳥飛行需要翅膀,世界進步需要創新。
中國有名古話,常有所疑,是創新的開端。勇于破疑,是創新的動力。
從前有一種病,只要人得了這種病,便無藥可治,只能慢慢地被病魔折磨至死。有一位化學家,他不幸得了這種病,他四處求醫,也沒有將病治好。有一天,他聽說有個村子里有一口能治好這種病的井,只要喝了井中的水,便能治好這種病。化學家喝了水后不久便藥到病除了。化學家對井水產生了興趣,對井水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井水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芒硝,對這種病有神奇功效。
開一代山水畫風的張大千,少時臨摹前清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能以假亂真,但他并不滿足于這些,毅然放棄模仿別人的作品,勇敢地開創了自己的山水畫法,震動了畫壇。如果他沒有勇氣停止制造石濤“贗品”,沒有勇氣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畫家,少了一位彪炳畫史的巨匠。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地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25歲的愛因斯坦敢于沖破權威圣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并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后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對人類的科學進步做了巨大的貢獻。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這使他名揚四海。1878年,開始白熾燈的研究,在十幾個月中經過多次失敗后,于1879年10月21日成功地點亮了白熾炭絲燈,穩定地點亮了兩整天。1882年,在紐約珍珠街創辦世界第二座公用火電廠,建立起紐約市區電燈照明系統,成為現代電力系統的雛形。電照明的實現,不僅大大改善了人們生產勞動的條件,也預示著日常生活電氣化時代即將到來。1883年,愛迪生在試驗真空燈泡時,意外地發現冷、熱電極間有電流通過。這種現象后來稱為愛迪生效應,成為電子管和電子工業的基礎。
大約2300年前,希臘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他認為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約莫400年前,意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并不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了什么就輕易相信,他通過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一切物體如果不受空氣的阻力,在同一地點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創新精神,建立了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并發現了拋體運動規律、擺振運動規律等,為物理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一個動物園里,一群大象剛一出生就被鎖住腳,久而久之,它們就習慣了被鎖住,并沒有掙脫的想法。有一次,動物園著火了,這些大象的腳都被鎖著,由于已經習慣,它們并沒有掙脫,而一只小象試圖掙脫,沒費多大勁,就把鎖鏈掙脫并逃出了火災,而其他象就這樣被燒死了。
“溫水煮青蛙”來源于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優越的環境自己也要隨時保持警惕,否則可能會樂極生悲。
創新,會面對壓力,會經歷陣痛,會有失敗的沮喪。但,創新是世界進步的動力。有了創新精神,就有了前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