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嚴曉亮
世事紛擾又一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然成為社會共識;與之相伴而生的一聲嘆息“時代的塵埃落到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有人說“投行就是金融農民,看天吃飯,賭命國運。”2023年一二級市場經歷的一切,似乎都在為此寫下歷史的注腳。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本就互為因果,二級市場已進ICU,疊加地產泡沫刺破、外資割肉離場等等共振效應,一級更是嗚呼哀哉!更甚者,地緣政治說、王圖霸業論、九紫離火運、猶太陰謀論等等“高論神說”泛于手機屏端,內事不決怪資本,外事不決怪美帝。
在黑夜中尋找一線光明,在逆境中力求一條生路,是人之本能。反省之際,筆端自然寫下“零跑?”兩字一問號。對,就是零跑!去年10月上市即大幅破發,給我們當頭一盆冷水;今年一月,零跑月銷量驟跌九成,經銷商壓庫巨虧與零跑對簿公堂,又讓我們如墜冰窖。才過元宵,我們就急急奔赴金華基地、門店觀察、約訪董辦……,一套研究下來,我們一方面維持了自己的判斷,繼去年10月17日后,誠惶誠恐、抖抖索索的想著建議加大二級市場建倉力度;一方面,卻又于5月6日零跑銷量與股價雙雙上行之際,提出了“十月窗口說”,強烈建議覓機減持。邊總對于我們的建議,專門給我打來電話,要求我“對零跑要有信心,新能源車是未來十年的超大行業,目前的港股和美股對中國新能源車的估值正處于低估時期,看長遠,成功的企業必然要經受市場考驗。”
余音未落,10月26日零跑公布重大利好“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特蘭蒂斯不僅受讓了大華所持零跑的全部股份,而且以每股43.8港元的價格增持零跑85億!”11月20日,增資落地,零跑不僅實現技術反向輸出、現金儲備大幅提升,而且整個汽車業界仿佛一夜變臉——零跑不再是那匹離群索居的“行業獨狼”,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個驕傲!目前零跑月交付量連續創出歷史新高,表現出極好的市場競爭力。
懸著的心再次放回胸腔,但究竟是什么讓全球銷量第四、盈利能力前三的國際巨頭能“舍東風而選零跑”?是什么能讓邊總在沒有親自看過談過的情況下,作出如此準確的戰略判斷?是什么讓我們這些貼身觀察者,在悲觀時雖能堅持,但在向上轉折時卻又想抽身而去?
長考數日,答案仍不清晰。或許,相對其他電商系新勢力掌門人,朱江明的純技術背景決定了零跑走了最笨、也是最堅實的“全域自研之路”?或許,是零跑的非行業背景,決定了他們打破傳統汽車的窠臼,以有限的投入實現了突破行業極限的“研發產出率”?或許,是零跑無可奈何選擇的“堆料王”市場之路,讓他們不得不以絕對的精打細算,把品質做到最好?或許,是我們面對時代的塵埃,習慣性的選擇了逃避,而忽視了一支真正有理想、有靈魂、有行動力的團隊的韌性與生命力?
我們確實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對中國而言,這個變局實際上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就開始了,這70余年,我們經歷的變化太多了!雖然,以前是整體向上,但回頭去看,階段性的回落甚至開倒車,本身就是時代發展的一部分。確實,時代大潮如山壓頂,但總有人能逆風飛揚、彎道超車;他們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幸運兒,但我仍堅信,機會總是更青睞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