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許詩雨
前段時間在家里翻出一本看起來很有年頭的書,仔細想了想小時候還看過翻拍的電視劇,就拿出來讀一讀,他的故事是悲慘的,人生也全無意義。余華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對于那個缺衣少食戰亂不斷的年代,這句話沒有錯,現代社會,《活著》又以主人公最悲慘的命運給了我們新的思考。
《活著》講述作者在鄉間工作時偶遇老人富貴,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對富貴從年少到年老坎坷一生的講述。富貴這個名字蘊含著樸實的希望,大約是父母希望他一生富貴、妻兒希望他前途順遂,但他的命運與名字越走越遠。年少的富貴游手好閑不學無術,最終丟了家底氣死老父,前半段的人生到這里,不由得讓人有種咎由自取,惡人惡報的解氣之感。中年富貴終于被生活點醒,為生計辛苦勞作,一家人雖然窮苦了一些,但三代同堂其樂融融,也是一幅平淡幸福的畫面。生活并沒有輕易放過他,后來的后來,妻子病死,兒子單純善良救人卻被生生抽干了鮮血,女兒難產而死,女婿做工時意外死亡,唯一的孫子也吃豆子撐死。電視劇里孫子和富貴,以及一頭從屠宰場救下的老牛,相依為命,總算是沒有這么沉重。
對于富貴而言,他大概只有父母在堂、妻兒環繞的時間是真正地活著,其他時間都是掙扎著呼吸。在當下這個物質資料豐富的社會,不會遇到書中那非人一般的生活,更不需要為了活著而活著。然而在浮躁的社會里,人的欲望無限放大,有人把這當做一種進取心,一種掌控感,這其實是一種超限的不滿足,并不是所有的不滿足都有存在的必要,很多人也在此處迷失了自我。有時需要讀一本好書,開啟一段旅行,學會獨處,聽聽內心的聲音,思考向往的生活。